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3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发生了什么事件?(2分)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2分)

              (3)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 2.

              (18分)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新模式”“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

              (3)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材料三的两幅图片说明“新时代”“新”在哪里?图片中两种新事物的出现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 3.

              (16分)人类的梦想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古老的梦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图二反映了古代农民的什么梦想?(4分)

              救国梦

              (时间:1898年初秋。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

              ……

              王利发 您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

              崔久峰 办了工厂、银号又怎么样呢?……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

              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老舍剧本《茶馆》

              (2)根据材料,概括秦仲义的梦想,结合崔久峰的话,说说秦的梦想为什么难以实现?(4分)

              乌托邦梦

              1958年生产的1,100万吨钢铁中,有300万吨在1959年8月被宣布不适合用于工业——小高炉根本取代不了大型钢铁厂那样的作用。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949—1965)

              (3)材料中的“乌托邦梦”出现在哪一运动中?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3分)

               “入世”梦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终于圆了漫长而艰辛的“入世”梦! 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4)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什么?为什么说“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5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一组图片

              材料三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内容?(4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6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对计划和市场有什么认识?(3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到: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却把这儿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材料三 1956年3月 31 日 安徽省私营工业中,实行公私合营的已达到全省10 人以上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1%;10 人以下的私营工业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私营商业中,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达到私营商业总户数的76.9%。私营交通运输业中,汽车、轮船已全部公私合营。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划资本家7241 人,其中工业资本家及其代理人3506 人。对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工商业联合委员会的567 人。由于缺乏经验,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曾发生盲目并厂并店、实行固定工资、不适当地改变原来某些经营制度等混乱现象。

              材料四 1985年2月4 日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搞活企业主要面向内部,向经营型、开拓型转变,在企业内部继续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扩大横向经济联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分析他们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4分)分别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的认识。(4分)

              (3)根据材料三,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3分)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 6.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其中一位务工大哥平静回答“我姓曾”网络爆红。幸福是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时代

              幸福观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现在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梦,成为现在国人的幸福观。“中国梦”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夙愿。国人纷纷争做最美中国人,“中国梦,我的梦”成为2013 年以来的流行语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幸福观形成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现代社会幸福观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当代这种社会幸福观的看法。(2分)

              (4)“中国梦,我的梦”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分)

               

            • 7.

              (25分)“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

              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

              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

              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4分)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6分)

               

            • 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4分)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4分)

               

            • 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

              2014年3月23日河北新闻网报道:京津冀一体化首枚棋子落定,中关村将牵头建立一条“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以下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1980年,曾到美国硅谷考察的中科院里最年轻的研究员陈春先,“偷偷”成立了一家全新的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1983年,陈春先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明确支持,在其示范效应下,到1984年,以四通为代表的大批民营科技公司成立,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规模。

              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特别是洋品牌开始抢滩中国,大多数从事“搬箱子”生意的科技贸易企业没落了,打造自己品牌的联想、方正等企业开始扬威市场。

              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关村成为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9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明确中关村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崛起的国内外因素。(8分)

               

            • 10.

              青岛啤酒是1903年创建的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名牌厂商,1976年在深圳库存的4万多箱啤酒中,发生爆炸的竟有2万多箱,1978年,青啤出口到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

              A.体制僵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失去出口市场
              C.企业发展缺乏先进科学技术
              D.企业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