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76年中国进出口表:(单位:十亿美元)

              地区

              向…出口

              从…进口

              收支差额

              香港

              1.59

              0.03

              +1.56

              发展中国家

              1.69

              0.77

              +0.92

              日本

              1.31

              1.75

              -0.44

              西欧

              0.98

              1.69

              -0.71

              美国

              0.20

              0.15

              +0.05

              苏联

              0.18

              0.24

              -0.06

              东欧

              0.44

              0.55

              -0.11

              全世界

              7.25

              6.00

              +1.25

              对此表格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对香港的出口以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B.从日本、西欧进口主要以现代机械和工业材料为主
              C.与美国贸易量较低受当时中美关系停滞的影响
              D.此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 2.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3. 20、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 4.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亿元)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比上年

              1966

              2 534

              +17.3%

              558.7

              +24.4%

              1967

              2 104.5

              近-10%

              419.4

              -25%

              1968

              2 015.3

              -4.2%

              361.3

              -13.9%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五:“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7分)

              (3)据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所说的率先“尝试”变革地方是哪里?(2分)主要针对的是什么?(2分)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 5. 29、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它给人们提供的教训是       (   )
              A.要实事求是
              B.要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 7. 195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的社论,提出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把我国各种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左”倾思想在不断发展
            • 8.

              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

              占工业总产值和比重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80年

               

               

              0.02%

              0.48%

              1998年

              28.5%

              38.3%

              18.9%

              19.9%

               

              A.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D.公有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使之转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新型的农业体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涵义是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