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被认为是近代将西方科技知识和书籍翻译成中文最多的外国人。

              1895年6月,时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首席翻译的他在《万国公报》登出启事:“求著时新小说。”他指出,当时社会有三大积弊:“一鸦片,一时文,一缠足。若不设法更改,终非富强之兆”,希望时人能撰写小说,显示这三大积弊的害处。

              最后征集到的162篇稿件,摆脱旧小说模式,引导了晚清时期新小说的创作取向。……这批稿件多来源于普通社会人士,而非士大夫阶层。由于选取了新的社会题材,不少作品除对当时的社会弊害进行揭露和谴责外,还积极设想改革方法,以促国家兴盛富强,达教化社会之效。

              ——《尘封百年时新小说重见天日曾激发晚清小说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倡导晚清小说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傅兰雅倡导的晚清时新小说的特征和影响。

            • 2.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3.

              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政变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B.体现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
            • 4. 下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


              A.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
              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 5.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6.

              8、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时间 情 况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代表刊物、创办人

              《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

              《新青年》(陈独秀);

              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

              《文汇报》(综合性日报)

              《人民日报》(党报党刊)、

              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主要内容

              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

              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

              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8.

                  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 9.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0.

              《报馆》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几家报纸日飞来,后创何如首创才。善恶劝惩功效大,欲通风气尽多开。”这说明了报纸的

              A.舆论导向价值
              B.出谋划策作用
              C.伦理教化功能
              D.社会教育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