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回答: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分)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树墩还在”? (2分)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怎样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1分)这有何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等人发动了什么运动?(1分)这个运动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1分)

              (5)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1分)

               

            • 2.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民族努力追求的目标,20世纪30、40年代先进中国人纷纷探求民族复兴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胃,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载《复兴月刊》,第2卷第l期(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6)、(7)(1940年7月)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鳞( 1886~ 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他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的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                                                                                   ——摘自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吴钊在文中发出了什么呼吁?指出他发出此呼吁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及有关史实。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蒋梦麟和萧一山的民族复兴道路。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 3.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资;……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

              ——《杜鲁门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欧美的什么社会现象提出来的?(2分)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与此相关的具体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杜鲁门咨文中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6分)并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其实施的作用。(4分)

               

            • 4.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其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产生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学习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清晰在目,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但留下的脚印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主要文章。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苏俄这个老师给中国送来了什么思想?(1分)这个思想在20世纪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2分)

              (2)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20世纪初,孙中山对图2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解释,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什么历史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 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2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6)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1分)

               

            • 6.

              问答题(2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6分)

              (2)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分)结果怎样?(3分)

              (3)江泽民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4分)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一条共性。(2分)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2分)

               

            • 7.
              【题文】(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6分)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3分)
            • 8.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专题四导语

              请回答:

              (1) 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称“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回答的?



              (2) 简单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9. 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巨变,产生三位伟人,他们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先后以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实践和组织形式,……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探索“归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又为什么说他“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2)据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大政治意义是什么?

              (3)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什么?他还提出了哪些强国富民的理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