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图3             图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 2.

              (15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磷、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亊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則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亊业)的救星”。

              ——《国内外邛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抹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亊。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4分)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1分)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3分)分别简述其意义.(3分)

               

            • 3.

              (30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              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F组: 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4分)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8分)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 4.

              (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把毛泽东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评价毛泽东就有了全面的根据,也就更能说服人。

              ——张树军主编《红色决策: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

              材料三   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的“春天的故事”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呈现出了群众游行的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身穿绿色服装的男女青年组成“春天的故事”方阵,手持黄色迎春花花束和粉色桃花花束,簇拥着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像。广场上出现了“解放思想”四个大字。现场放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中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为“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出过哪些主张?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7分)

              (2)材料二中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毛泽东一生中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什么?(4分)

              (4)材料三中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指出体现这一精髓的两个“宣言书”。(6分)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

               

            • 5.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2分)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发表于哪一时期?(2分)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2分)材料二在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上分别提出什么主张?(2分)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新的变化,指出其变化之处,(2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主要有哪些?(3分)

               

            • 6.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2分)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3分)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1分)                        ①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1. 其方式是(1分)                          ②

              2.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1分)          ③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2分)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1分)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分)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 8.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话破解了哪两个束缚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2分)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 9.

              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如图所示)。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

              (2)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三位伟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其理论成果分别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三位伟人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9分)

               

            • 10.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一一《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我们已经看到,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

              一一卢梭

              (2)材料二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孙中山手书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图二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

                                 1992年中共十四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4)从总体上来看,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