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致苏俄遗书》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指出三位伟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4)最后一位伟人在中国建设方面,开创了什么道路?

            • 2.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
              “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4辽宁知名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两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二是南北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障碍。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要靠南北对话,我们主张南北对话。不过,单靠南北对话还不行,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国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前景是很好的。发达国家应该清楚地看到,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不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南南合作应遵循的原则并简析加强南南合作的困难。

            • 5.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图3             图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 6.

              (11分)毛泽东、邓小平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思想理论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建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曾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思想在形成、成熟时期“后来者居上”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2)材料二中中共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有哪些?(3分)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如何“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 (2分)材料三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分)

              (4)综上材料,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实质是什么?(1分)

               

            • 7.

              (15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磷、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亊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則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亊业)的救星”。

              ——《国内外邛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抹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亊。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4分)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1分)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3分)分别简述其意义.(3分)

               

            • 8.

              (30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              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F组: 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4分)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8分)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 9.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0.

              (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把毛泽东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评价毛泽东就有了全面的根据,也就更能说服人。

              ——张树军主编《红色决策: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

              材料三   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的“春天的故事”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呈现出了群众游行的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身穿绿色服装的男女青年组成“春天的故事”方阵,手持黄色迎春花花束和粉色桃花花束,簇拥着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像。广场上出现了“解放思想”四个大字。现场放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中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为“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出过哪些主张?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7分)

              (2)材料二中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毛泽东一生中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什么?(4分)

              (4)材料三中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指出体现这一精髓的两个“宣言书”。(6分)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