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苟子·议兵》

              材料三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 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三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4分)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一一《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一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4分)并分析其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诗作

              材料二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