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东传,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初始之时,佛教与汉代盛行的黄老思想认同,有化胡之说;至魏晋时,佛玄合流。然而,这时期的佛教比较注重繁琐的章句解释和经院式的研究。到了唐代的惠能才把佛教从繁琐的章句中解放出来,把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变成对现世生活的重视,把心外佛变成心内 佛,显扬大众化、平民化的禅宗,才确立真正中国的佛教。惠能首先推翻了佛祖的权威,打破了外在的偶像崇拜,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可成佛。……其次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向传统的经典学习。

                                               ——《惠能的佛教革新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番大革命。若把西方马丁路德们的宗教革命来与相比,我们不能不说毕竟是中国禅师们高明些。六祖(惠能)平日教人,并不看重念佛诵经,更不喜欢习禅打坐,也不教人出家修行,只把人心的知见,完全从外在、他在的对象中越离,而全体回归到内在、自在的纯粹知见即心本体上来。

                                                                          ──钱穆《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宗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禅宗与路德新教的共同点。(9分)

              29(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美国妇女的和平运动产生于19世纪初,但真正形成广泛影响的和平运动则是在1914年以后。由于美国在六十年代陷入越南战争,妇女和平运动再次达到高潮,反战运动同时又导致了六十年代妇女权利运动的兴起,反战成为妇女获取平等权利目标的具体实践。1965年以前,美国的反战运动还没有动员起美国的民众,只是一小部分和平主义者的事情,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它逐渐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关注。而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的反战起到了很大的舆论导向作用。美国当权者在持续不断的妇女反战示威的影响下,内部发生分裂。1968年,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拉马拉由于不满约翰逊政府扩大战争的政策而辞职,国会也于3月通过决议,要求重新考虑对越南的政策。通过反战的斗争实践,妇女的平等权利意识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到七十年代末,美国妇女运动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80年代英国妇女的反核和平运动也深受60-70年代欧美妇女权利复兴运动理念的影响,视反核和平运动为妇女解放和独立的组成部分。

                                   一一摘编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的反战和平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反战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反战和平运动的历史作用。(9分)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丁·路德以圣经作为评判各种宗教观念的唯一准则。因为在圣约中并没有出现炼狱之火、圣礼和临终的涂油礼;他把传道而不是上述种种礼节作为礼拜仪式的中心内容。新教信仰就通过传道士和圣经成为话语和文字的宗教,神父被剥夺了充当人和神之间的沟通者的特权;每个人是他自己的牧师。教会不再行使管理上帝恩典之职,在传统中被视为异教的东西合法化。从前的全能教会被臣服于各国政府的民族教会所取代,于是宗教的权限缩回到彼岸,而此岸则留给了政府来管辖。         

               ——[德]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1)根据材料,概括新教会的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会产生的影响。

            • 3.

              历史: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4分)

              (2)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 (11分)

              5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之下,只以自然法作为他的准绳。……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洛克《政府论·论奴役》

                  材料二 土地上所有自然生产的果实和它所养活的兽类,既是自然自发地生产的,就都归人类所共有;……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正当地属于他的。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他的劳动,在这上面掺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洛克《政府论·论财产》

              (1)材料一阐述了哪几种“自由”,其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以上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1分)

              5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据材料一,归纳并简要评价毛奇和司马穰的战争观。 (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麦克纳马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原因。 (5分)

              5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鸿章经历简表(部分)

              (1)据材料概括1863—1901年李鸿章的主要活动,并简要评价。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展开上述活动的背景。 (6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