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 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一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子“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則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9分)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敗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和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纂《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纂了出来,其中最著名 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请回答:

              (1) 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9分)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材料中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论证其科学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3.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两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了俄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攘夷”这一强烈的目的意识,使维新领导者们的思想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当时攘夷是行不通的,从而转向了积极的开国论,即通过学习西方,由“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而最终实现攘夷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利用天皇的权威和民众的纯朴信仰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

              材料二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领导者思想的“两重性”,并结合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举措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俄日两国改革中得出的改革启示。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在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⑴有人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并分析其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四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五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