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 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一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子“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則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9分)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敗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和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纂《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纂了出来,其中最著名 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请回答:

              (1) 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9分)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

            • 2.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一中的“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6分)

              (5)你从四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 3.

              【改革】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2分)

              (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2分)

              (4)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结果。(3分)

               

            • 4.

              (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12分)

              (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10分)

              (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 5.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 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

              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

              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

              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

              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

              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

              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

              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

              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

              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对阿里“甚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