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3分)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4分)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2分)其影响是什么?(2分)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的诗歌体现出其怎样的政治理念?(3分)

              (2)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分) 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1分)这一措施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其中哪一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自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 4.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社会结构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善社会状况的目的。社会改革是一个全面涉及人文与科学的综合系统工程,任何一项社会改革都会牵涉到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古希腊抒情诗选》

              材料三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订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

              (3)商鞅和梭伦都崇尚法治,为何社会效果不同?试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