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西南地区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苗、彝、瑶、壮、白等兄弟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湖南等地。由于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对这一地区推行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土司制度,也就是由中央政府指定当地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充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级官吏,史称土司和土官。土司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官爵名号,虽是皇帝封赐,但实际上具有浓厚的割据性,官位实行世袭制。土官是按照汉族的地方行政制度设立府、州、县,并委派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官虽由朝廷委任,但和土司一样,亦割据一方,世代世袭。随着土司制度的发展,土司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自恃拥有辖地广阔的世袭领地和大批骄兵悍将,根本不愿受朝廷的约束,代表了分裂割据势力,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清初土司叛乱屡有发生。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改土归流,胤禛即委派鄂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办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事宜。自此,清廷即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军事上解除了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进行驻扎。经济上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指出元明时期土司制度的特点及设立原因。

              (2)简析清朝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

              (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里根入主白宫后,全面调整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苏联的扩张。里根强调“以实力求和平”,美国应“保持足以在必要时去取胜的力量”。为了增强经济实力,里根上台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使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低速增长,使得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大致保持在3︰2的水平上。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军费,扩充军备,1983年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设想彻底形成对苏的军事优势。里根声明无论与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问题,都应把苏联在全世界的行为考虑在内,然后作出决定。里根为使盟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十分重视改革与传统盟国的关系。进一步把西欧和日本纳入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战略轨道。在对第三世界政策上,在“热点”地区,美国“广泛支持‘自由战士’对抗苏联支持的侵略”;在非“热点”地区,只要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里根政府不惜直接出兵,打“低烈度战争”。里根把共产主义看作“世界面临的主要危险”,叫嚷“自由民主事业在向前挺进途中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他进而提出美国“要举国一致地致力于援助民主的发展”,并要“各民主国家考虑如何帮助世界上的民主政治运动”。由此美国政府开始了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的一系列活动。

              ——摘编自刘颖《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三次战略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政府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底,蔡元培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即校长),在学堂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支持新旧派别的教员辩驳,这是蔡元培人生中的第一次教育改革。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本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为此,他面对学校里存在的各种思潮大胆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为什么在“教育救国”这条路上能够“不忘初心”?在德国莱比锡待了4年,在柏林待了1年,这些经历让蔡元培十分清楚大学在德国崛起中的作用,借用他在1919年写下的《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可以知道他的初衷:“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根据张晓唯《蔡元培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坚持“教育救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 2.

              (1).材料 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城开庭,开始了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

              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在苏占区,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法西斯势力,铲除军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措施,使苏占区经济逐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美国试图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英国延续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考虑自身实力,基本上追随美国,同意与美占区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1947年3、4月间,美法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最终实现了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对德处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对德的处置给德国带来的影响。





              (2)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办理洋务机室不越理、势、情三者。”首先要“通其情”,他一再重申,“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其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洋人之利在通商,无觊觎中国土地之心”。其次要“达其理”,与洋人相处要必烦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苟欲击之,必先自循理,循理而胜,保无后患。循理而败,亦不至于有悔。”最后要“顺其势”,西方和中国相比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中国应顺应形势,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要以柔克刚,反对蛮干,一味言战。
              --摘编自陈双燕《郭嵩焘外交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 3. 1962年10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致信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示“受到信赖和肩负责任的我们,不应当让这种局势恶化下去,应当消除对和平事业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局势的生源地。”赫鲁晓夫这一表示的直接意图是
              A.美苏应该共同承担维护人类和平的责任  
              B.结束冷战对峙共同主宰世界
              C.准备在外交斗争中让步                
              D.改变美苏敌对关系
            • 4. 1985年,美国决定投入巨资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讲是一种
              A.霸权战略
              B.科技战略
              C.经济战略
              D.军事战略
            • 5.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 1968年 7月 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 1967年 1月 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以来,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国际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受挫。

                                                                                                                                        ——引自新华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的不足之处。(6分)

            • 6.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苏联日益担心阿富汗形势可能会给苏联本国南部穆斯林人口带来不安因素。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勃列日涅夫不希望自身南部边境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阿富汗,决意除掉阿明。苏军入侵导致阿富汗有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投入了70万人的兵力,耗资500亿美元,约6.5万人伤亡。……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认为,出兵阿富汗是“政治冒险”。 ……1980年,联大特别会议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大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1989年2月,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入侵阿富汗对苏联的影响?

            • 7.

              下表是有关美国与苏联的一项统计资料,这一统计资料可能是( )

              时间

              国家

              1950

              1960

              1989

              美国

              350

              18,700

              22,500

              苏联

              5

              1,700

              32,000

              A.核弹头的总数,单位是“颗”
              B.钢铁总产量,单位是“百万吨”
              C.石油总产量,单位是“万桶”
              D.汽车总产量,单位是“百万辆”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实行“封锁”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要求苏联撤走战略性导弹。但是,他没有要求取消卡斯特罗政权,也没有要求拆除占巴的防预性导弹。当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改变航线时,当美国确信苏联油船未带进攻性武器而允许它继续前进时,很明显,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最后,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他己下令将苏联导弹撤出古巴。

              材料二 1963年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人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脸条约》。这一条约得到了人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1968年初,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核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这一条约于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到这时已有47个国家签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 9.

              读下图,与此次会议相符的史实是 ( )


               

              出席“欧安会”的各国代表

              ①参加会议的两方均是资本主义国家 ②会议体现了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

              ③美苏在争霸过程中,都注意推行“缓和”战略 ④会议产生了“戴维营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 1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