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7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随行的记者发表非正式谈话,透漏他正在“拟订一项使美国能在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一个强国而又不搞家长作风的政策”,声称美国在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要强调两点:第一,美国将恪守跳跃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和负责。尼克松的关岛谈话立即引起各方不同的反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曼斯菲尔德遂称这次谈话为“尼克松主义”。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影响。 

            • 2.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 1968年 7月 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 1967年 1月 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以来,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国际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受挫。

                                                                                                                                        ——引自新华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的不足之处。(6分)

            •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苏联日益担心阿富汗形势可能会给苏联本国南部穆斯林人口带来不安因素。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勃列日涅夫不希望自身南部边境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阿富汗,决意除掉阿明。苏军入侵导致阿富汗有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投入了70万人的兵力,耗资500亿美元,约6.5万人伤亡。……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认为,出兵阿富汗是“政治冒险”。 ……1980年,联大特别会议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大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1989年2月,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入侵阿富汗对苏联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