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C.雅尔塔体制 八千字电文 铁幕演说
              D.雅尔塔体制 戴维营会谈 古巴导弹危机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总分18分)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攻打朝鲜。假设当时有四个不同国籍的人在谈论这件事:

              甲: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需完全跟随美国。我们需要美元帮助我们摆脱经济困境,我们支持美国的行动。但我们欧洲需要联合,否则我们可能成为下一个朝鲜!

              乙: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丙: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要援助朝鲜,让美国看看我们的实力,别想着欺负我们。

              丁:我要拿起武器,同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决以死战,来保护我们的父母妻儿。

              材料二 二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现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新力量。……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过去西欧发展经济的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都从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被堵塞,这使西欧各国认识到国家壁垒需要打破。                   

              材料四 欧洲人普遍认为,欧洲原本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国文明皆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统一的欧洲才分崩离析,兵连祸结。他们一直都在谋求重建一个欧洲大帝国,实现宗教、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统一。“统一”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共同信念和愿望,他们称之为“欧洲梦”,并确信夙愿能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甲乙丙丁四个人哪一个是法国人,哪一个是日本人,哪一个是朝鲜人,哪一个是中国人?(8分)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3)请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二战后,西欧通过什么方式应对当时的国际关系(2分),采用此方式的原因是什么。(6分)

               

            • 3.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倒题。

              材料  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6分)

               

            • 4.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4分)

              片段三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4分)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6分)

               

            • 5.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西欧各国深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里”,西欧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使欧洲统一”,阿登纳、舒曼、莫内等西欧政治家都竭力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或“欧洲联邦”;在经济上,西欧各国也普遍感到光靠一国力量,无法改变经济一撅不振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经济联合的愿望。但是,西欧经济复兴和经济联合的最大障碍是严重缺乏资金——特别是缺乏美元,唯有美国提供资金才行。

              ——竺培芬《马歇尔计划》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法国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还试图打破美国在经济上对西方世界的垄断。且不说别的,单说戴高乐对法国经济的独立性就十分看重。对于美国的种种经济渗透,戴高乐表现得非常警惕,对法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尽可能地严防死守。

              ——文天尧《新欧洲风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6分)

              材料三  法国国民议会2009年3月17日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总理在辩论开始前发表讲话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是外交政策的一个“调整”,不牵涉法国外交战略改变,法国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些反对派议员在发言中强烈反对政府决定,认为此举将影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部分执政党议员对此也提出异议,担心政府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争取加强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努力将得不偿失。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法国由此可以全面参加北约决策,加强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推动欧洲防务取得进展。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简析法国重返北约的利与弊。(6分)

               

            • 6.

              1946年,英国首相艾德礼邀请了一批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到英国访问,并同意给予一批部分源自美国的高级机密军事技术资料,艾德礼此举遭到了部分英国人和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反对的原因是

              A.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合作体系建立
              B.美苏冷战促进了欧洲共同体诞生
              C.美国建立了与苏联对抗的军事组织
              D.二战后苏英结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 7.

              二战后,为了摆脱“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西欧国家采取了

              ①实行煤钢联营②设立“欧洲议会”③谋魁防务合作 ④发行统—货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9分)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6分)

               

            • 9.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日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7分)

              ⑵ 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8分)

               

            • 10.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