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人类文明因地域、传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的钱”。美国梦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共同的梦,目前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梦,以至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的梦或者什么别的其他的梦。……“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5月23日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世界单极模式已经失败,凭借霸权和武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号施令的企图也已经破灭。这种模式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连那些企图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继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号施令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的经济动荡是建立在单一统治基础上的发展模式陷入严重危机的表现。他同时还警告说,必须吸取深刻教训才能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6分)

              (3)二战后美国为建立“世界单极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6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总分18分)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攻打朝鲜。假设当时有四个不同国籍的人在谈论这件事:

              甲: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需完全跟随美国。我们需要美元帮助我们摆脱经济困境,我们支持美国的行动。但我们欧洲需要联合,否则我们可能成为下一个朝鲜!

              乙: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丙: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要援助朝鲜,让美国看看我们的实力,别想着欺负我们。

              丁:我要拿起武器,同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决以死战,来保护我们的父母妻儿。

              材料二 二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现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新力量。……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过去西欧发展经济的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都从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被堵塞,这使西欧各国认识到国家壁垒需要打破。                   

              材料四 欧洲人普遍认为,欧洲原本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国文明皆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统一的欧洲才分崩离析,兵连祸结。他们一直都在谋求重建一个欧洲大帝国,实现宗教、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统一。“统一”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共同信念和愿望,他们称之为“欧洲梦”,并确信夙愿能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甲乙丙丁四个人哪一个是法国人,哪一个是日本人,哪一个是朝鲜人,哪一个是中国人?(8分)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3)请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二战后,西欧通过什么方式应对当时的国际关系(2分),采用此方式的原因是什么。(6分)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3月克莱顿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立即行动起来,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填补西欧的权力真空。二战后初期美国人认为,欧洲必须具备自己的运输能力。为此克莱顿建议美国将战后过剩船只出售给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海商国家,将它们的商船恢复到战前水平。克莱顿还说:“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问题是我们要组织好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内消费,这样就能从我们庞大的生产中拿出足够的过剩必需品,通过税收而不是增加债务,征购这些过剩产品。” ——整理自《克莱顿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中欧洲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7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

              材料三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5分)

              (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5分)

              (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 5.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把美国人推动的全球化历史,分时期进行了论述。他们宣称,1898~1913年是美国人把英国人曾经统治的世界进行美国化的时期;……1929~1939是美国式全球化受阻碍的时期:……1947~1957年是美国通过遏制和消耗苏联而艰难推行全球化的时期;1958~1986年是美国推行迫使世界转型政策的时期;1986~1995年是美国推行自由和自由贸易成功的时期;1995年后是美国全球化大扩展和美国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来的新时代。

              ——据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8年之前英国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8分) 

              (2)1929~1939年,美国式全球化受到何种阻碍?美国如何应对?(4分)

              (3)1947~1957年,美国为遏制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何种影响?(7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全球化历史由美国推动”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

               

            • 6.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倒题。

              材料  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6分)

               

            • 7.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4分)

              片段三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4分)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6分)

               

            • 8.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西欧各国深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里”,西欧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使欧洲统一”,阿登纳、舒曼、莫内等西欧政治家都竭力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或“欧洲联邦”;在经济上,西欧各国也普遍感到光靠一国力量,无法改变经济一撅不振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经济联合的愿望。但是,西欧经济复兴和经济联合的最大障碍是严重缺乏资金——特别是缺乏美元,唯有美国提供资金才行。

              ——竺培芬《马歇尔计划》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法国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还试图打破美国在经济上对西方世界的垄断。且不说别的,单说戴高乐对法国经济的独立性就十分看重。对于美国的种种经济渗透,戴高乐表现得非常警惕,对法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尽可能地严防死守。

              ——文天尧《新欧洲风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6分)

              材料三  法国国民议会2009年3月17日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总理在辩论开始前发表讲话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是外交政策的一个“调整”,不牵涉法国外交战略改变,法国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些反对派议员在发言中强烈反对政府决定,认为此举将影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部分执政党议员对此也提出异议,担心政府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争取加强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努力将得不偿失。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法国由此可以全面参加北约决策,加强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推动欧洲防务取得进展。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简析法国重返北约的利与弊。(6分)

               

            • 9.

              (12分)

              主题一 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一一摘编自《清史编年》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主题二 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

              材料二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一一塞缪尔·亨廷顿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4分)

               

            • 10.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