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及其国际联盟,没有孕育一种以承诺和合作为基础的规范标准,没有通过正常的国家间的沟通来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没有建立一种利益共享的国际安全机制,结果导致法西斯国家对“体系”的挑战。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人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

                 在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又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日本根本上是一个海洋帝国,战争能力依赖于大量海外物资的输入包括石油、钢铁、焦炭和橡胶等,此外,为了粮食供应,日本也必须输入其食糖和黄豆的大部分,以及20%的小麦和17%的大米。但当日本投入战争时,其商船总吨数却只有600万吨,比英国在1939年开战时的数量1/3都不到。而且日本尽管已有两年的欧战教训和其本身的扩张计划,但对于航运保护组织却几乎是一点都没有。仅当其船舶已经受到重大损失之后才开始认真努力以求弥补,却已经太迟。战争初期,日本的潜艇集中于攻击军舰,美国的潜艇却以攻击商船为主,且以日本油轮为主要目标,其结果是日本的主力舰队为了接近石油产地而被迫留驻新加坡,至于在国内,由于燃料的缺乏,无法获得适当的训练飞行,遂使飞行驾驶员的训练大受影响。对于日本的最后崩溃,这些是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认为日本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 3. 3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去往欧洲前线,承担了最艰苦、最繁重的战勤任务,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参战后,华工又被直接派往前线。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华工参加一战的原因,并分析“华工兵团”的作用。(8分)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加一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参战的影响有什么异同?(8分)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 5. 11、20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 6. 斯大林说:“这次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二战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

              ②二战后美苏推行各自的社会制度

              ③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根源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④二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⑧④
            • 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出现这一意想不到的结局的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的殖民主义列强空前地衰落,同样重要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在诸帝国国内得到发展。

              此外,战后的两个头等强国美国和苏联对在损害战败的敌人和被削弱的盟国的情况下获取海外殖民地并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也有助于殖民地革命。

              由于日本人以“亚洲人的亚洲”为口号,进行宣传,所以西方帝国主义的政治基础也遭到了破坏。当日本人最后被迫交出他们的占领地时,他们故意将武器留给当地的民族主义组织,从而尽可能地使西方的统治难以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动营中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最后,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不仅受到了某些地区的战争造成的穷困和苦难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7分)

            • 8. 1945年12月在诺贝尔纪念宴会上,爱因斯坦指出,“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既没有和平的保证,也没有《大西洋宪章》所允诺的任何自由的保证。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由此可见(  )
              A.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冷战加剧,核讹诈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核武器无法保障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 9. 材料  1945年,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美、英、苏三国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摘编自严双伍《戴高乐与雅尔塔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可能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家认为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承认书和授权书”的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