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选修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还在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延续到苏德战争爆发。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改编自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

            • 3. 26、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 9 月 1日,德军突袭苏联, 9 月 3 日,英法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 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1处错误
              B.2处错误
              C.3处错误
              D.4处错误
            • 4.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 5.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历史意义。(6分)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材料二  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无法作出许诺。但是,如果条件正常而又合理的话,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实施计划。

              ----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对苏联采取了什么立场?为什么丘吉尔宣称“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6分)

              (2)材料二中的《备忘录》是针对什么事件提出的?这表明丘吉尔对此持什么态度?目的何在?(9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

              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木

              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

              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

              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

              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

              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

              的力量。

              ——摘自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

              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

              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

              ——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

              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

              ——摘自《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纪》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5分)

              (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2分)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2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3分)

               

            • 8.

              有关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看法很多,下列哪一点看法缺乏足够的依据

              A.敌对阵营的力量处于明显的优势
              B.美国作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一直站在德国的对立面
              C.战争开始时候的军事战略决策是错误的
              D.德国没有征服世界的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 9. 材料二
              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1939年11月4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必须是在“现购自运’的条件下。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分‘租借法案”。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2700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它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38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突破“中立法”的?概括美国在卷入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共同点。

            • 10.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二战是不必要的战争”。以下哪些因素导致了二战的最终爆发?

              ①《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②纽伦堡审判的进行 

              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④慕尼黑会议上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法国人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