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诺门坎事件亦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1939年5月11日,蒙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在该地区发生冲突。5月12日,日、苏军队在哈勒欣河附近的诺门坎地区激烈交战。28日,侵华日军进入争议地区,向哈拉哈河推进,遭苏联和蒙古军队阻击。7月2日,日军再次进攻,强渡哈拉哈河,攻占巴音查干。经3天激战,日军撤回哈拉哈河东岸。事后,日军又多次进攻,均被击退。8月20日,苏联和蒙古军队转入进攻,23日包围日军主力,至31日全歼该敌。9月,日军在空战和地面战斗中连遭惨败。16日,双方停火。日本从此放弃北攻苏联的计划,南下东南亚计划占了上风。苏联也因应付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而无暇东顾,直至1945年8月苏军在东北发起对日军的远东战役前,日苏双方再未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行动。

              ——整理自《诺门坎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门坎事件发生的重大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门坎事件对日本二战战略的影响。(6分)

               

            • 2.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9分)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怜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康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6分)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译)(1945年8月15日)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天皇对二战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6分)

               

            • 5.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5年3月,德国宣布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第一个中立法案

              (1935年8月通过)

              1935年10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

              第二个中立法案

              (1936年2月通过)

              1936年3月,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底,“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形成

              第三个中立法案

              (1937年4月通过)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入侵并占领波兰。

              第四个中立法案

              (1939年11月通过)

              (1)据材料分析美国不断通过中立法案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美国最终彻底放弃中立政策的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4分)

               

            • 6.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一一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法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英、法、意正在做什么?德、意、奥间更紧密的联系预示了什么?(4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材料二  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无法作出许诺。但是,如果条件正常而又合理的话,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实施计划。

              ----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对苏联采取了什么立场?为什么丘吉尔宣称“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6分)

              (2)材料二中的《备忘录》是针对什么事件提出的?这表明丘吉尔对此持什么态度?目的何在?(9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

              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木

              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

              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

              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

              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

              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

              的力量。

              ——摘自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

              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

              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

              ——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

              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

              ——摘自《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纪》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5分)

              (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2分)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2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3分)

               

            • 9.

              有关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看法很多,下列哪一点看法缺乏足够的依据

              A.敌对阵营的力量处于明显的优势
              B.美国作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一直站在德国的对立面
              C.战争开始时候的军事战略决策是错误的
              D.德国没有征服世界的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 10. 材料二
              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1939年11月4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必须是在“现购自运’的条件下。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分‘租借法案”。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2700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它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38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突破“中立法”的?概括美国在卷入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共同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