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熙四十年,甘肃发生灾害,巡抚喀拜竟隐瞒不报。恰逢康熙巡行边外,得他人禀报,乃将喀拜交九卿严察惩处。九卿议定喀拜应降三级调用,后康熙传旨方改为革职。这表明康熙时期

              A.大臣专权影响到皇权统治
              B.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政府重视荒政以稳定社会
              D.地方吏治问题的严重
            • 2.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 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一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子“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則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9分)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敗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和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纂《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纂了出来,其中最著名 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请回答:

              (1) 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9分)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

            • 3.

              宗教政策是封建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圣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时期佛教发展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举措。

            • 4. 小王喜欢看有关历史的电视剧,她从中获取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主持编撰《四库全书》。
              ③唐太宗:从谏如流,三分相权,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④明成祖:设置内阁,加强皇权,迁都北京。
              小王对以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1467年“应仁之乱”后,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封建领主之间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经济来源,封建诸侯纷纷与明朝开展贸易。但明朝只允许十年进行一次贸易,而且限定数量,并须带通行证。封建主贸易不成,便武装走私和抢劫掠夺,这样倭寇泛滥起来。沿海一些豪商大贾为了牟取暴利,与倭寇和海盗勾结,使得倭寇的侵扰更加猖獗。

              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发挥出了杰出的军事智慧。针对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的特点,戚继光创造了“鸳鸯阵”,充分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力量,机动灵活打击敌人。根据“彼以何器,我必求长于彼”的思想,戚继光发明了戚氏军刀和狼筅,并创造了“虎蹲炮”,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针对当时兵士大多怯弱的弊病,戚继光十分强调“练胆气”,认为只有练好胆气,士兵遇大敌才不致溃散,才能英勇杀敌。同时,他特别重视兵丁的武艺训练,要求部队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并定期组织考核,将考核的成绩和个人的升迁、赏罚紧密相连。顺应火器广泛使用的趋势,戚继光还进行了编制体制改革,以营哨制取代卫所制,战斗编成的小型化与指挥体系的集约化,为战斗力的生成奠定了前提条件。经过大小80余战,历时十余年,戚继光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誉为民族英雄。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的强军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6.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 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的言行表明他
              A.非常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根据统治需要调整宗教政策
              C.企图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实际目的是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 7.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中国与西方国家签定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B.是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一大举措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主权
              D.收回了黑龙江地区的主权
            • 8.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A.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 9.

              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帝最早修建长城作为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另一位皇帝却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各部结盟。以上做法分别出自( )

              A.秦始皇唐太宗
              B.秦始皇康熙帝
              C.孝文帝唐太宗
              D.孝文帝康熙帝
            • 10.

              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唐太宗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是古代封建帝王的典范
              C.康熙帝捍卫了国家的统一,特别是在台湾设置行省,巩固了海防
              D.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