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的原因。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 3.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道:“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当之无愧”的是(  )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 4.

              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

              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5.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 6.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产生这种思想认识是基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 7. 小王喜欢看有关历史的电视剧,她从中获取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主持编撰《四库全书》。
              ③唐太宗:从谏如流,三分相权,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④明成祖:设置内阁,加强皇权,迁都北京。
              小王对以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A.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 9.

              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帝最早修建长城作为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另一位皇帝却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各部结盟。以上做法分别出自( )

              A.秦始皇唐太宗
              B.秦始皇康熙帝
              C.孝文帝唐太宗
              D.孝文帝康熙帝
            • 10.

              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唐太宗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是古代封建帝王的典范
              C.康熙帝捍卫了国家的统一,特别是在台湾设置行省,巩固了海防
              D.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