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斐逊在其《致沃尔特·琼斯博士》信件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价:整个说来,他(华盛顿)的性格是完整的,没有不道德的地方,在少数细节上漠不关心。说实在的,人品和时运从来没有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人造就成伟人,把他送入那些值得人类永远景仰的英雄的行列。拿破仑之死至今仍然是个让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说,他是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岛上时被人毒死的;有人说,他或许死于其家族遗传的癌,因为他父亲在40岁时患癌而逝;有人说,他是在进攻埃及和叙利亚时,染上了一种热带病,后来病情暴发而亡。众说纷纭,但谁也没有拿出可靠的证据,成了一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谜”!

               请回答:

              (1)造就华盛顿成为英雄的“时运”有哪些?拿破仑之死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关注?

              (2)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人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

            • 2. “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 3.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 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一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子“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則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9分)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敗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和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纂《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纂了出来,其中最著名 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请回答:

              (1) 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9分)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

            •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三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拿破仑在推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9分)   

              ⑵材料三中,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6分)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内不要重演同样的事情:当时我不得不用武力来制服欧洲,今天得用使它信服的方法。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现在,欧洲正朝着必然的变化迈步前进,企图推迟这个进程是白费气力的徒然挣扎。

                                                                                                                                                                                                    —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材料二: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把仅仅还是计划中的付诸实施。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欧洲的统一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材料二中拿破仑的设想与今天的欧盟的本质区别。

            • 6. 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物,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作出了历史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昔日的部下亨利?李这样告诉人们:“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材料二 阅悉之余,深感惶恐。我一生饱经忧患,惟过去所经历的任何焦虑均不如今日之甚。一方面,因祖国的召唤,要我再度出山,对祖国的号令,我不能不肃然景从。另一方面,祖国委我以重托,其艰巨与繁剧,即使国内最有才智和最有阅历的人士,亦将自感难以胜任,何况我资质鲁钝,又从未担任过政府行政职务,更感德薄能鲜,难当重任。――华盛顿向国会两院发表的就职演说部分内容

              材料三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尖甚至难以载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材料四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五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说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的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他部下的评价。

              (2)依据材料二、三、四分析华盛顿倡导共和的重要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五,简述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 7. 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

                  华盛顿在美国一直处于被人崇拜、敬仰的热浪之中。美国人普遍认为在家里挂一幅华盛顿的画像是神圣的义务,好像家里必须有圣人像一样。后崛起于草莽的林肯,其光芒足以与华盛顿同耀争辉,故南北战争( 1861-1864)后美国出现了凡人化解读华盛顿的思潮,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并强调是美利坚大地的民主氛围造就了华盛顿,而不是华盛顿凭空开辟了美国的共和天地。

                  中文读物对华盛顿的介绍与评价,受美国影响很大。鸦片战争前后,华盛顿的形象在中国相当高大、完美,与中国尧舜相媲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也有人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民众与英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华盛顿。清末民初,华盛顿已是中文世界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至少有九个不同的华盛顿形象,如开国总统、国父形象;打了天下但不做皇帝的尧舜形象;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的诚实、行善、孝顺形象;也有缺点错误、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1913年,《大陆报》采访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

                                一一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前后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形象的变化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欲为华盛顿”而不“欲仿效拿破仑”的说法。  (9分)

            • 8. 华盛顿、拿破仑和孙中山在中外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血战七年,赢得美国独立,被美国民众尊为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卢绍稷《东西两国父》

               材料二  1782年5月,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华盛顿回复:“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

                                                                                       ——摘自乔治·华盛顿著《华盛顿选集》

              材料三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孙中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 9.

              下列战役中,具有民族战争性质的是

              ①纳西比战役     ②萨拉托加大捷      ③土伦战役       ④莱比锡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10.

              华盛顿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拿破仑十九年征战沙场,从土伦到滑铁卢,孤身一人扛起法兰西的大旗,为法兰西树立了“我们曾君临世界”的民族自尊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2年5月,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华盛顿回复:“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

                          ——摘自乔治·华盛顿著《华盛顿选集》

              材料二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对华盛顿和拿破仑进行概括性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