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致苏俄遗书》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指出三位伟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4)最后一位伟人在中国建设方面,开创了什么道路?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思想?.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它包涵哪些内容?.





              (2)材料二中,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理论?.毛泽东所指的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





                (4)简要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所作的重大贡献。.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4辽宁知名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两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他那互助友谊的精神,不论是科学派、空想派,都拿他来作基础.把这个精神适用到实际的方法上去,又都不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材料二 李大钊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帝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

              ——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是如何认识问题与主义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 6. (10分)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永远携手前进。

              ——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4日)

              材料二  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危险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至于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有利于中美高级接触,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不把美国同台湾断交当作两国高级接触的前提条件。……台湾问题应与整个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一政策调整奠定了中美两国在存在着重大分歧的情况下逐步接近的基础。但是,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一直贯穿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中,为此,中国对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进行了一次次坚决的斗争。

              ——张化《毛泽东与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张中美“携手前进”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 据材料三分析,面对中美重大分歧,毛泽东的处理方式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从毛泽东对美政策调整的视角出发,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 7.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0分)

            • 8.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一一《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我们已经看到,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

              一一卢梭

              (2)材料二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孙中山手书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图二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

                                 1992年中共十四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4)从总体上来看,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9. 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巨变,产生三位伟人,他们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先后以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实践和组织形式,……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探索“归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又为什么说他“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2)据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大政治意义是什么?

              (3)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什么?他还提出了哪些强国富民的理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