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致苏俄遗书》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指出三位伟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4)最后一位伟人在中国建设方面,开创了什么道路?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3.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作用》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这表明此时的毛泽东十分重视

              A.统一战线中的思想建设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D.对敌斗争中的群众路线教育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思想?.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它包涵哪些内容?.





              (2)材料二中,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理论?.毛泽东所指的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





                (4)简要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所作的重大贡献。.

            • 5.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论联合政府》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4辽宁知名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两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 7.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     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不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 8. “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9. 毛泽东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本著作是毛泽东思想
              A.萌芽时期的著作
              B.形成时期的著作
              C.成熟时期的著作
              D.发展时期的著作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他那互助友谊的精神,不论是科学派、空想派,都拿他来作基础.把这个精神适用到实际的方法上去,又都不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材料二 李大钊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帝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

              ——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是如何认识问题与主义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