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 2.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1467年“应仁之乱”后,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封建领主之间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经济来源,封建诸侯纷纷与明朝开展贸易。但明朝只允许十年进行一次贸易,而且限定数量,并须带通行证。封建主贸易不成,便武装走私和抢劫掠夺,这样倭寇泛滥起来。沿海一些豪商大贾为了牟取暴利,与倭寇和海盗勾结,使得倭寇的侵扰更加猖獗。

              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发挥出了杰出的军事智慧。针对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的特点,戚继光创造了“鸳鸯阵”,充分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力量,机动灵活打击敌人。根据“彼以何器,我必求长于彼”的思想,戚继光发明了戚氏军刀和狼筅,并创造了“虎蹲炮”,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针对当时兵士大多怯弱的弊病,戚继光十分强调“练胆气”,认为只有练好胆气,士兵遇大敌才不致溃散,才能英勇杀敌。同时,他特别重视兵丁的武艺训练,要求部队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并定期组织考核,将考核的成绩和个人的升迁、赏罚紧密相连。顺应火器广泛使用的趋势,戚继光还进行了编制体制改革,以营哨制取代卫所制,战斗编成的小型化与指挥体系的集约化,为战斗力的生成奠定了前提条件。经过大小80余战,历时十余年,戚继光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誉为民族英雄。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的强军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3.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 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的言行表明他
              A.非常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根据统治需要调整宗教政策
              C.企图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实际目的是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 4.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中国与西方国家签定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B.是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一大举措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主权
              D.收回了黑龙江地区的主权
            • 5. 康熙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康熙良好的个人素质
              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6.

              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太宗自我吹嘘
              B.唐太宗时期对人民剥削依然沉重
              C.唐太宗时期政权统一,疆域辽阔,交通便利
              D.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物产丰富
            • 7.

              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
              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 8.

              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
              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 9.

              唐太宗时期,十部宫廷音乐中出自天山以南的有三部,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回纥
            • 10.

              贞观年间,唐朝文化影响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发生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
              C.日本僧侣来中国学习
              D.进行大化改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