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汇聚了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其中能体现北方四合院风格和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的分别是

              A.宜芸馆和四大部洲
              B.宜芸馆和佛香阁
              C.谐趣园和四大部洲
              D.谐趣园和佛香阁
            • 2. 下列宫殿曾是慈禧处理政事的地方(   )

                  ①坤宁宫    ②养心殿    ③仁寿殿    ④乐寿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
            • 3. 中国是历史上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许多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仔细观察上图,指出布达拉宫哪一部分属于藏族建筑风格,哪一部分属于汉族建筑风格。

              材料二 红山宫后来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仅留一处观音堂。清朝入关后,执掌西藏政教大权的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五世返回西藏后,下令重建这座宫殿,改称布达拉宫。布达拉是梵文“普陀罗”的音译,指佛教圣地普陀山。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布达拉宫。

              (2)结合材料二,简述布达拉宫呈现藏汉合璧建筑风格的原因。

              (3)简要分析布达拉宫藏汉合璧的建筑风格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

            • 4. 图示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它反映了  (    )

              ①中国先进的石刻艺术 

              ②统一帝国的恢弘气势 

              ③秦朝社会生产力水平 

              ④秦朝军阵的雄伟气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5. 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下列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
              B.
              C.
              D.
            • 6.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文大藏经、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均是稀世之宝。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7000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摘自《西藏风物志》

              材料二 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地垄墙)堆满了垃圾。……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

              ——王彬《布达拉宫:永不终止的修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3分)并说明应该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3分)

               

            • 7. (12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第10题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6分)

            • 8. 下列建筑文化遗产,轴线分明,拱券艺术突出,寺庙文化特点明显的是
              A.颐和园
              B.雅典卫城
              C.布达拉宫
              D.故宫太和殿
            • 9.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他曾经当过十二七天的皇帝,宣帝时被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馨、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至1914年,英、法、俄、日、美等国研究人员先后以极少量的银两,从甘肃敦煌掠买走了大量的古文献。至今这些流散至海外的文献达3.5万件,约占敦煌所有文献的2/3。

              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大的敦煌学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是老师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的慷慨陈词,看到的却是老师手里经常捧着的那本池田温的《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因为这是当时有关社会经济文献的最佳录文集。我们跟着老师按照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一字一句地释读,可是当我们要真正研究一件文书时,却要去读那波利贞、仁井田隍、藤枝晃、池田温、戴密微、贝利等外国学者的文章。无论如何,新一代年轻的敦煌学研究者,是在这种强劲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下,奋起直追,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确实在敦煌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中国已经可以说是世界敦煌学的一个中心了。

              如上所述,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误读,就和“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误读一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敦煌学界影响深远,并非坏事,它促进了中国敦煌学的迅猛发展。但是,它也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日两国敦煌学界某些领域的交往,也阻碍了中国学者吸取他人的长处。1988年,在听说藤枝晃要来北京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后,会长季羡林先生特别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口号,来打消中日两国学者之间的隔阂。

              ——2005年《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史实,并说明判断理由。(判断和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