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 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

              “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2. (22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10分)

                  材料二  夏商“恭行天罚”,“天罚审判”,法律的实施是替天行罚。管仲提出“夫生法者,君也。宗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秦朝法治轻罪重刑,地方郡县行政司法合一,后世皆依此制,地方行政长官即为当地最高法官。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唐律疏议》含捕亡、断狱等12篇,502条,并确定自首减免刑罚、合并论罪等原则,深刻影响了东亚诸国的法律文化发展走向。明代法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并增加经济立法。

                                                                     ——据《中华法文化》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 3.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他曾经当过十二七天的皇帝,宣帝时被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馨、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牧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孔子有何类似的主张。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对比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黄宗羲的观点有何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实现“天下为主,君为客”而提出的具体设想。

              材料三  薛福成(1838——1894)曾对民主之国进行分析:“民主之国,其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顺舆情;为君者不能以一人肆于民上,而纵其无等之次;即其将相诸大臣,亦皆今日为官,明日即可为民,不敢有恃势凌人之意。此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政之所以公而溥也。”

                                     —— 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3)指出薛福成提出上述观点的时代背景。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四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描绘的是宋代哪两座城市的繁华景象?这两种文学艺术形式在宋代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中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试分析该幅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3分)

              (3)材料四中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体现的艺术风格有何共同之处?这种艺术风格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

              ⑷从以上材料及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主要认识?(2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7.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王安石)不思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 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

              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