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这表明(  )
              A.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B.土地经营权商品化
              C.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D.传统经济政策松动
            • 2. 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  )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推动了生产发展
              C.改变了地租形态
              D.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
            • 3.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小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 4. 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一义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相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能够随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B.清政府小断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清初农业生产技术的实质性变革
              D.农村人地关系紧张局而得到缓和
            • 5.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 6.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 7.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A.租佃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自耕农式经营
            • 8.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 9. 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