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
              A.铁器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筒车的使用
              D.水排的使用
            • 2. (2017•平山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历史中,生产力由低及高,人类干预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不断增长的。相应,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反作用也是不断变化的。右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上述关系。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线索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线索清析、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3.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 4. 如图所示我国古代发明的生产工具(技术),反映了农用动力革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5. 按如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谷物加工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耕地
              B.①耕地 ②收割 ③耕地 ④灌溉
              C.①耕地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谷物加工
              D.①谷物加工 ②耕地 ③耕地 ④灌溉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项,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文集》
              材料三  美国的经济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之间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大量的粮食和各种原料通过铁路和轮船运到美国东部和欧洲西部那些正在迅速发展的城市中心。同时,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为美国实业家和农场主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59~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情况
              1959年1961年1978年1984年
              3400亿斤2950亿斤6000亿斤8000亿斤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美两国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我国粮食产量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 7.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 8.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秋七月,初税田”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9. 下列有关西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重视分封制等国家制度的建设
            B.政治和文化影响大大扩展
            C.铁器开始使用
            D.“国人暴动”直接导致了灭亡
          • 10.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