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这说明汉代(  )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
              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
              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
            • 2. 汉代征收人头税.汉武帝时成年男子缴纳120钱,作为军赋,归大司农;儿童税从七岁开始征收,每年23钱,“以食天子”,属于少府.这反映出汉代赋税制度(  )
              A.完全依赖人头税的征收
              B.主要服务于皇室相关费用
              C.建立在商品货币经济基础上
              D.有助于商品经济活动
            • 3. 材料  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故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如堂兄弟)以下,兼令析籍贯,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同时又接受高颎的建议,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为由,推行“输籍定样”,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册籍。至炀帝初年,裴蕴再行“貌阅”,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纠,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服役。”据统计,文帝和炀帝时期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 万余。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作用。
            • 4. 《国语.越语》中记载,妇女快分娩时得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生三个子女的,由官府派给乳母哺育.该措施(  )
              A.反映了传统的重男轻女
              B.反映了越国徭役赋税繁重
              C.使越国的国力得到增强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5.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