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他曾经当过十二七天的皇帝,宣帝时被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馨、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2. 2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各诸侯国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为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③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④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其中晋商和徽商的会馆最多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汉代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 从史料研究的角度看,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吴国灭亡的原因
              B.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C.材料不可信,吴人不可能衣豹裘、狐裘    
              D.有助于研究古代江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 5. 读图四《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可得到的信息有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图四
            • 6.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 7.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 8.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闭关锁国
            • 9.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非常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 10. “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D.政府不实行行政管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