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 2. 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 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 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
              (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 近代中西合璧的大宅

              图二 新农村中的花园别墅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4.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5. 明朝的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
              [     ]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放松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D、科举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 6.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弦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7.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
              [     ]

              A、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海外贸易融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 8. 明清时期,“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当时
              [     ]

              A.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D.全国形成了统一的交易市场
            • 9. 下列属于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交通道路上有接待客商的店肆,还备有“驿驴”②城市里面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③市中有邸店和柜坊,买卖时间有限定④外商在境内可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 10. 会馆是同一区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与明代商帮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也是研究明清商业的实物资源。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商帮”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整理了下列有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商帮是地域结成的商人群体②明清时期,徽商和浙商是最著名的商帮
              ③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④商帮的形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安徽安庆会馆

              山西会馆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