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留美学者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法国在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与整个欧洲为敌,加之18世纪初出现的数次农业歉收,民穷财尽,经济凋敝。
              魁奈在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唯一的“生产者阶级”。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只是进行加工,所以不是“生产者阶级”。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
              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作用。
            •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4. 社会流动,一般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位置的纵向位移,所描述 的是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社会流动的后果之一,就是围绕科举制建立起一个以功名为核心妁垄断性 价值体系。……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对于工商业者的开放实际上是结构为了实现稳定 而进行的调整,商人阶层通过科举功名被整合入既有社会结构之中,绅商便是一例。以徽州为 例,徽州六县明代文进士 405名,清代文进士 247名。又如明代安海,中进士 33人,中武进士 4 人,中举人18人,中武举人25人同为商业重镇的浙江南浔则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书 场与机抒声往往夜分相续”
              --纪莺莺《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请回答:
              (1)指出社料一中明朝时期社会流动性增长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社 会成员流动的原因。
              材料二:尽管对工业资产阶级的评价不一,但是无论是肯定它,还是否定它,都承认他们对 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他们常常在早上第一个到达工厂,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工厂,因为他们 将赚钱看作生命的第一需要,所以他们一般都具有节俭、节制的生活习惯,此外,他们还具有多 种才能5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种社会活动。资产阶级还确立了不同于以往任何 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家庭观,“家,甜蜜巧家”是一首歌,也是19世纪人们的一种家庭观念。,……我们不能否认,正是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带领工人阶级彻底改变了 英国的社会面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工业革命的英雄。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资产阶级工作生活方式的特点,你如何理解“正是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社会面貌”?
              材料三:中国不少小工业行是经过工场手工业阶段的,在这些行业中小生产者转化为资 本家的比较多。……在个别使用机器生产的行业中,也有从小生产者转化为资本家的情况。 如发昌机器厂的创办人方举赞原是铁匠出身,上海宝鲳汽车材料厂的创办人应宝兴是铜匠出身。
              --王娜《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形成的标志》
              材料四:夫中国改革既有绝对之必要,而改革之大义曰解放、创造,非复古,亦非俄 化,则大体之国是可定矣。此无他,对内履行民主政治,提倡国民经济,采欧美宪政长,而去其资本家专利之短;……争回税权以发达产业;对内务长治久安之规模,对外必脱离不 平等条约之束縛。
              --周雨《大公报史》
              (3)除了小手工业者这一来源之外,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还有哪些主要来源?阅读材料四,分析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样的社会革新要求?谈谈你对中国民族阶级 的看法。
            • 5. 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秉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英国的工业文明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