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  )
              A.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
              C.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 2.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言论旨在(  )
              A.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
              B.分析海禁政策造成的弊端
              C.希望统治者推行抑制土地兼并
              D.痛陈当时社会治安混乱状况
            • 3.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谕日:“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道光十年(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说明当时(  )
              A.英国在中国贸易畅通无阻
              B.清廷放弃实行海禁政策
              C.广东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
              D.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
            • 4. 自古以来,我国对市场的认识和运用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私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大明律附例》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明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农业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 5.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方面的小论文。他们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材料结论
              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成都等开始形成著名都会城市
              唐代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已经实施
              明朝太仓州的部分地主利用农村的廉价劳动力,除粮食生产外发展畜牧业、养鱼业、果树蔬菜生产,而且产品都进入市场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广州十三行主要承销外商进出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及传达政令十三行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
              A.甲
              B.乙
              C.丙
              D.丁
            • 6. 晚清时期,清政府对外交往中,使用“天朝”的数目减少,主要是自称“大清国”“中国”,这一变化说明(  )
              A.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显著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7. 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西汉
              C.宋朝
              D.清朝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精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 9. 中国从被动到主动,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实力不断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晴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年代进口出口
              188588200018两白银65005711两白银
              18951711696715两白影14329321两白银
              195447100082两白银227888197两白银
              1911471503943两白银377338166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965年-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入世降税大事记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
              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至80%和18%至65%降至25%和10%;
              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中国调整关税的目的和意义。
            • 10.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