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出现的新现象有何关系?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份)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份)事也。 --《墨子》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苏州府志•卷三》(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经济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方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  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 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 5.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3)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商鞅主张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商鞅上述思想?
              材料三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4)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