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经济结构越合理就越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战国中后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明朝中后期起,江南地区陆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直到鸦片战争前仍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迅速,试结合19世纪中期以来的史实说明西方经济结构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了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向苏联学习经济建设的?并说明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唐·王建

              材料2:“乃令贾人不得衣 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代晁错

              材料3: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材料1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有何共同特征?试分析这种经济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反映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册,生者著,死者削。”   
              材料三、每丁年纳粟二石;输绢(或绫、絁)二丈、绵三两,若输布则二丈五尺,麻三斤;每年服徭役二十日;不应役者,则按每日三尺绢折纳。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反映的制度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最后被废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