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
                                                                                                                                              
              材料二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
                                                                                                                                              
            • 2.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人类文明的显著变化发生在16世纪以后,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条款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机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着过去”到“开眼看世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今天我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的景象:“徐州吉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 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4)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材料一 夫在芸,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又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三 明末清初,黄宗羲指出,天下之治乱与一姓之兴替是无关的,“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即一国的治与乱要看人民是否幸福,而并不在于由谁来做君主,而在于是否以万民的切身利益为目的,从而否定了专制君主将万民幸福系于一姓的谎言。
              材料四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里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黄宗羲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他在“君”“民”关系的论述中,与以往民本思想的不同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实践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四的图例来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材料三 在长沙县北山镇,刚挂牌成立的圣毅园农庄,租下1万亩稻田,连租17年。4个村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交给农庄,农庄按每亩一年325公斤稻谷的标准支付租金给农民。粮价涨,租金也涨,确保口粮不愁。有的农民还可以到农庄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目前,出租土地的农民已从圣毅园领到头年650万元的租金。
              ——《潇湘晨报》2009年4月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党和政府对农业的什么政策?你对该政策的实施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钧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互动百科·瓷器》

              材料二 清乾隆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
              ——《中国陶瓷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人民瓷厂的青花梧桐餐具一口气连夺三块国际金牌,艺术瓷厂的“福寿牌”粉彩瓷远销120多个国家,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获莱比锡国际金奖,“彩虹釉”获第39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发明奖……民营瓷厂如雨后春笋,所有产品千姿百态,五彩纷呈,古老的瓷都到处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新景象。
              ——《话说景德镇》

              材料四 2010年11月11日,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被中国富商以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拍得。有英国记者感叹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金融时报》记者史提夫文森撰文,“回顾上世纪中国,你就能明白为何中国人如此热衷于重建他们的历史。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摘自《中文百科在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学者把瓷器定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其中“各种社会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指的是什么?你如何认识“瓷器爱国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乒品四下。工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尚书、侍郎,总其职务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成质正焉。”其中工部司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郎中、员外郎,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土木缮茸、工匠之程式,成经度之……凡兴建修筑材木工匠,则下府(监)、将作(监),以供其事”。
              ——张说、张九龄、李林甫《大唐六典》

              材料二:“其应徙,则皆配居作,、”注文:“在京送将作监,妇人送少府监缝作。外州者,供当处官役,及修理城隍仓库,及公廨杂使。犯流应任居作者,亦准此,妇人亦留当州缝作及配舂。诸流徙罪居作者,皆着钳,若无钳者,着盘枷,病及有保者,听脱,不得着巾带。每旬给假一日,腊寒食各给二日,不得出所役之院,患假者倍日役之。”
              ——《尚书刑部·刑部司》

              材料三:“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尚书工部》

              (l)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央政府专管官府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是什么?其职责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唐代官府手工业劳动力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其对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经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随着1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化”。……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结合材料三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新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