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6分)
            • 2.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唐朝工商业分布图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古代工商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6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材料二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3分)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3分)是新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发展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