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  )
              A.民贵君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制天命而用之
              D.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
            • 2.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 3.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提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两人观点共同体现了(  )
              A.先秦儒家清心寡欲
              B.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
              C.先秦儒家要求人们求利有正道,求利不忘义
              D.认为人应当安于贫困,追求富贵安逸是可耻的
            • 4. “一个智者应当在所有正常和生活遭遇中追求道德,尽可能的了解并遵守古代礼仪.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他都应是仁慈、明智、勇敢的.他应当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戈拉
              B.老子
              C.孔子
              D.苏格拉底
            • 5. 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组合同属一个世纪的是(  )
              A.孟子      亚里士多德
              B.郭守敬       牛顿
              C.徐光启    达尔文
              D.曹雪芹       但丁
            • 6.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 7.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 8.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纵)辟邪侈,无不为己”。这则材料体现作者的政治理念是(  )
              A.无为而治
              B.施行仁政
              C.严刑峻法
              D.节俭爱民
            • 9.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
              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③主张变法革新  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治国理念来看,此材料选自(  )
              A.《道德经》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