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 2. 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材料表现了变革时代(  )
              A.知识分子信仰体系的混乱无序
              B.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C.儒家思想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
              D.暴政统治导致了系列社会问题
            • 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注:“衡”,即山衡,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泽等资源),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认识。(15分)

               

            • 4.

              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            ④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传教史》

              (1)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为什么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4分)

              材料二  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的天性,不再为愚昧和贪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法国米拉波(1749—1791)

              (2)据材料二,指出米拉波是如何认识孔子思想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章太炎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材料所述观点的认识。(4分)

               

            • 6.

              (13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人物

              著作

              核心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自由”“平等”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康德

              《纯粹理性的批判》

              “人非工具”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两次“思想市场”中的“救时主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出现的条件。(3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人物思想的共同性。(2分)并谈谈他们思想的政治意义。(2分)

               

            • 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要求加快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人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请列举中国古代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法律名称
              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河流防污法》
              1926年《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大气清洁法》
              1963年《水资源法》
              1973年《水法》
              1974年《污染控制法》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2)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举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材料二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

              --引自M-F.杜兰等编《全球化地图》(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评析该观点。
            • 8. 百家争鸣是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形势”的原因有(  )
              ①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③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现象
              ④墨家与儒家在许多观点上是相对立的,法家则吸收了道家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 9.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10.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