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初,御史崔仁师审青州谋反的囚犯,他下令脱去犯人刑具,给予饮食、沐浴,只处罚了带头作恶的人,其余免罪释放,此事得到皇帝赞赏,时评“杀人断脚,也都有礼可循”。该案例体现了当时刑罚(  )
              A.重礼轻罚
              B.严惩谋逆
              C.仁爱宽恕
              D.以礼入法
            •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3. 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
              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1)材料一中,荀子以“义”而“群分”的主张属于哪派思想?他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2)据材料二,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
              材料三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3)材料三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有哪些? 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个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 6.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 7.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代表着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 9. 18世纪,中国的儒家文化在法国广泛传播,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 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
              A.民贵君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