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孔子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分析其主张在当时受冷遇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什么?产生哪些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