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 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 炎武 (1613-1682 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 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 年)主张把国  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 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 年)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 年)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得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 3. 李贽提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认为所谓天下的公利,无非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上述主张(  )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B.目的是发展私有制经济
              C.是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
              D.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颠覆
            • 4. 杨国强先生认为:“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他在《明夷待访录》中直言人君‘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由此表露出来的沉痛和激愤在当时和后世都 具有足够的震撼力。”从中可获取到的正确信息(  )
              ①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传及日本乃至欧洲
              ②黄宗羲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第一人
              ③抨击“家天下”推动了以后的反专制斗争
              ④黄宗羲的批判思想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A.只有一项
              B.没有一项
              C.仅有两项
              D.全部正确
            • 5.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 6.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构想
            • 7. 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此,他主张(  )
              A.批判君主专制
              B.推翻君主统治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倡君臣平等
            • 8.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9.

              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思想家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

              (1)材料一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指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材料二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采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思想主张作简要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10.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