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主要思想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2. 明清有学者指出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收天子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主要反映了(  )
              A.主张分权,提倡法治
              B.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民主思想
              C.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如出一辙
              D.统治者应减轻刑罚,实行开明统治
            • 3. 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写作是(  )
              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
              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
            • 4.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
              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 5. 某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该观点旨在强调(  )
              A.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B.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C.黄宗羲与卢梭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D.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主张关于“道”的不同观点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发表《辟韩》篇,对唐代韩愈《原道》篇进行系统批利。韩愈原文说,君主是制定命令者,臣下是行使命令者,民众是供养君臣者,三者以君主为中心,相维相资,臻于大治。严复指出君主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君主圣明,而是源于民众需要,“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如此一来,民众成为主人,君主则变成了民举代表。中国奏汉以来的君主完全背离君主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
              --摘编自胡其柱《重塑“不变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韩愈进行批判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目的。
            • 8.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廉洁诚信”:反对正统思想是“万世至论”
              B.“个人理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 9.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 10.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  )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藏书》
              D.《明夷待访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