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初,西学的进一步传播,给沉闷的中国思想界带来清新的空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西学宣传者也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反对……甚至部分知识分子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反对“醉心西化”。这一现象表明(  )
              A.反对之人在思想上较为保守
              B.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仍占主流地位
              C.西学不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D.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仍存在不小阻力
            • 2. 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先生在评价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时曾讲,“敏锐的直觉,便是孔子所谓的仁,显然,敏锐的直觉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道法自然’”.这说明(  )
              A.仁义是人的天性
              B.仁义是自然之说
              C.儒学和道学有相通的一面
              D.诸子百家的学说大同小异
            • 3. 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人,每人推荐10部书。下面是这次征求中有3人以上(含3人)开列的相同书目及得票数统计表。
              书名得票数书名得票数
              史记19资治通鉴、孟子15
              胡适文选14中国哲学大纲13
              论语12左转11
              庄子、科学大纲10老子、汉书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百年史8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共近百年史、历史大纲、科学方法论、古文词类纂、思维术7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种源论、建国方略、独秀文选、红楼梦6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5
               
              社会主义讨论集、政治学大纲、(日用)百科全书、蔡元培言行录、自己的园地、伦理学、许氏说文解字、经史败家杂谈4楚辞、日知录、明夷义访谈录、进化论、西游记、宋元戏曲史、西洋哲学史、孙中山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申报50纪念册、新闻胡词典3
              这次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目得票统计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的期待;根据材料提炼其中某一方面的文化素养,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这一方面的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各具特色:
              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
              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
              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加以评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 7. “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竞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  )
              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
              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