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2. 宋代文学和明末淸初的进步思想都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2)明清之际,黄宗羲曾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请按照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 3. 中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论语》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何)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兼爱(上)》)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上))
              --《墨子》
              (1)《论语》和《墨子》均属先秦诸子散文。试归纳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结合所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臣草芥寒门,鸠群鸭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
              --《红楼梦》
              (3)《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古典长篇小说,毛泽东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致、很细致的社会历史。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历史?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 4. 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  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  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  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  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说明理由。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