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
              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 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共有约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代数、几何、地理、艺术、建筑和音乐.…这是近代时期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接触.”但最终中国丧失了现代化的机会.究其原因,不包括(  )
              A.耶稣会士所做努力的微弱
              B.儒家士人所持的种族中心式的自满姿态
              C.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对外来刺激之不可渗透性
              D.西方宗教文化所具有的侵略性
            • 3.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4.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 5. 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 6. 如图著作讲述的是近代历史上一些外国人在中国的经历。这些身份各异、生活时代不同的洋人,在与中国结缘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顿和磨难,并且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事业”。对此书及其内容的评价较为合理的是(  )
              A.全面反映了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
              B.其中包含了中西文明碰撞的信息
              C.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第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毫无利用价值
            • 7. 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并且是双向的,即包括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在古代以中学西传为主,到近代以西学东渐为主。两种东西方交流的相同点是(  )
              ①交流的内容都仅涉及人文思想       ②交流的作用都有利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
              ③交流的形式都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       ④交流的途径都离不开海路交通。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 8. 阮元1799年主编的《畴人传•凡例》说西法实窃取于中国,前人论之已详。地圆之说,本乎曾子,九重之论,见于楚辞,凡彼所谓至精极妙者,皆如借根方之本为东来法,特审译算 书时不肯质言之耳。”他的思想在当时极具代表性。他在这段话中表述的观点是(  )
              A.强调科学实证精神
              B.西学源于中国
              C.为闭关锁国政策辩护
              D.使中学得以西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