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的形式,控制着政治和宗教生活。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权力很少。许多雅典农民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他们以自身为抵押向贵族借债。农民们一次次地要求取消债务,将土地归还穷人,雅典似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雅典贵族对危机做出了反应,公元前594年他们选择了梭伦这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贵族做首席执政官。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除却欠债千家乐,重获自由万民祥……挣脱枷锁出牢笼,海阔天空任翱翔。

              ——梭伦

              材料三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四 雅典人之所以这时候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分化正在激化……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白海军《光荣希腊》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目的。(4分)

              (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直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4分)

              (3)材料三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据材料四,归纳能够论证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 2.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4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

               

            • 3.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3分)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4分)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2分)其影响是什么?(2分)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的诗歌体现出其怎样的政治理念?(3分)

              (2)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分) 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1分)这一措施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其中哪一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自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 6.

              (17分)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  变革策略

              材料一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为变法采用了怎样的策略?(2分)

              主题二 变革措施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2)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主题三  变革图强

              材料三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3)材料三说明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

              主题四  变革反思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5分)

               

            • 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

              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阶级的公民中抽

              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

              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

              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

              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

              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

              “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

              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

              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仲连:《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 8.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社会结构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善社会状况的目的。社会改革是一个全面涉及人文与科学的综合系统工程,任何一项社会改革都会牵涉到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古希腊抒情诗选》

              材料三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订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

              (3)商鞅和梭伦都崇尚法治,为何社会效果不同?试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