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的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用于放逐表决的陶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4分)
              (2)、材料二中公民大会的职能是什么?什么人能参加?(4分)
              (3)、归纳材料三中所述的做法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4)、据材料四,指出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什么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一一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
              材料二  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
              材料三  2012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请回答:
              (1)概述雅典民主政治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6分)
              (2)有人认为“雅典式的民主政治是该城邦灭亡的祸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理由是什么?(3分)依据教材所学,举一实例支撑他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指出二者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4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能够说明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在这一趋势里,材料三给你以什么启迪?(4分)
            • 3. 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2分)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梭伦、亚历山大二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1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6分)
              (2)材料三中“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6分)
            • 5.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