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 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公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同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丧服?子夏传》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传统观念反映了什么严重的社会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一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刘斌《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宇建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女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这意味着男女双方只需到政府登记即可办理结、离婚事宜,同时也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保护了中国人的婚姻自由。更多的“父母之命”于此后宣告作废,……很多中国人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女人是有权“休夫”的。
              (4)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家庭伦理观的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2012年两会期间,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曾表示,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高于上届。部分代表还重点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5)根据材料五,从政治文明角度分析妇女地位变化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 粱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1)指出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3)根据上表,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