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问答题(10分)

              (10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系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加以扼要阐述。(4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材料二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瀚无际和飘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4分)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4分)

               

            • 3.

              (24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

              (1)依照例子填空。(8分)

              例:A.  皇帝制度

              B.               C.              D.              E.              

              (2)据材料一,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并说明其在政治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8分)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   

              注:在1 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亭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 8世纪“中国热”》

              (1)在伏尔泰看来,古代中国政治具有哪些特征?(4分)

              (2)与伏尔泰相比,在中国君主权威和法律效力关系上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孟德斯鸠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分)   

               

            • 5.

               在东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国的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 ③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 ④187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要如何通过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要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4分)

               

            • 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伯利克里和艺术家们开始美化雅典时,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雅典卫城。在雅典城迂回曲折的街道两旁,雅典人简朴的住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多是一层或两层的平顶屋。市场是雅典人进行贸易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市场旁边是一些有名的门廊或回廊,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雅典公民大会在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上召开,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那里的露天剧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伯利克里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站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

              ——(英国)J·C·斯托巴特《光荣属于雅典》

              材料二:紫荆城整体布局依据天文原理,全部按照南北轴线方向排列,以反映宇宙的无上权威。总的规划和所有细节设计,都是为了让走近或进入各道城墙和庭院的人心生敬畏并留下难忘印象。……它那壮观的庭院,它所有建筑物的屋顶轮廓之优雅和建筑学上之气势,还有大量使用的彩色釉瓦,使它无论在美学上还是在象征意义上都无与伦比。

              ——(美国)罗兹·墨菲《亚洲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雅典卫城与中国紫荆城的不同特点及分别体现的政治理念。(8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政治理念产生的根源。(4分)

               

            • 7.

              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词汇

              对外交关系辞令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中国对西方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对西方政策辞令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西方对中国态度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4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4分)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2分)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4分)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 8.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立法规定“市”分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

              材料三  英国英格兰地区1888年建立现代地方制度时,实行新县制,将原来38个传统县改设成48个行政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多次重组,地方政府总数减少,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被合并。另外,发达国家的小城市和小城镇非常发达,数量众多。

              ——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8分)

              (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9分)

               

            • 9.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明]宋濂《元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针对其“弊”秦朝在地方制度上又是如何求“变”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是什么?(3分)。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4分)

              (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是什么?。(3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北宋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清初,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最后集中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点。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摘要: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该文件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原则?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0/40

            进入组卷